胡浪漫其人其詩的再發現
文/林立(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) 來自/聯合早報
June 5, 2020
新加坡本土有很多文學寶藏,但若得不到人們的重視,恐怕最後會被無聲無息地拉雜摧燒。舊體詩詞的作品尤其是如此。我們目前只認識邱菽園、潘受以及在本地沒有認受性的郁達夫的作品。其實戰前戰後,新加坡都有不少出色的詩人,胡浪漫(1908-1991)先生即其一。 胡先生原名桂浪,字邁,署名浪漫或浪曼,人稱浪公。我初次看到先生的名字,已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了。那時我還在香港大學攻讀碩士,在研究郁達夫的舊體詩。因為這個緣故,我讀到了胡先生在《南洋‧星洲聯合早報》(1986年1月19、26日)發表的〈緬懷郁達夫先生〉一文,知道他們交誼甚篤。在研讀郁達夫的詩集時,也看到兩人有詩歌唱酬。可以說,若不是郁達夫的關係,我就不會認識胡先生。但我對他了解不多,只知道他曾經是《星洲日報》的編輯。當時我萬沒想到,和胡先生的緣份還會繼續。
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百年風雅
文/林立(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) 來自/光明日報
July 2, 2018
受「五四」運動的影響,白話文在20世紀20年代逐漸成為新加坡華文文學的主流。但在新加坡立國以前,華文舊體詩寫作仍相當蓬勃。據李慶年《馬來亞華人舊體詩演進史》(1881—1941)估計,從19世紀末到1941年淪陷時期,新、馬兩地華文報章刊登的舊體詩數量, 即有五萬首之多。這一數目還不包括個人詩集裏的作品。除了報章的出版,這一時期新加坡華人社群也創設了多個詩社,進一步促進了舊體詩的創作,維繫了本地詩人間的交往。
邱菽園的戲劇人生-如果拍一部關於邱菽園的電影
文/林立 來自/聯合早報
Thursday, May 30, 2019
星洲榴蓮
圖/何自力 (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講師)
邱菽園
邱菽園(1874-1941),本姓丘,其先祖在清初因避孔子諱改作邱。初名徵蘭,後改名煒萲,字萱娛,號菽園、嘯虹生、星洲寓公。福建海澄人。父邱篤信,為新加坡富商,經營米業。菽園1881年至新加坡,1888年隨母返海澄,參加童子試。是年賦〈玉笛詩〉,為師友推重,呼之為「邱玉笛」。......
潘受
潘受(1911-1999),原名潘國渠。字虛之,福建南安人。潘受為其筆名。1930年南渡新加坡,初任《叻報》編輯。1931年任崇正學校校長。其後執教於華僑中學、道南學校及馬來亞麻坡中華中學。1937年任陳嘉庚組織的「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」主任秘書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