淪陷時期介紹
馬來亞與新加坡相繼在二次大戰時被日軍攻陷,新加坡被易名為「昭南島」(意為「南方之光」)。在為時三年多的占領時期,兩地華人均飽受日軍的欺凌和迫害,特別在初期,為報復抗日運動,日軍更肆意殺害華人。 大規模的如新加坡進行的檢證大屠殺,遇害人數至少達二萬五千。 小規模的如檳城的鍾靈中學,其師生因積極參與抗日,也遭到日軍的殘殺。 這些慘痛的經歷,在華文舊體詩詞中有詳盡的記述。其中三部關於新加坡日占時期的舊體詩集尤值得注意,包括謝松山的《血海》、李西浪的《刧灰集》和鄭光漢編的《蘭花集》。此外尚有不少寫於戰時或戰後的作品,散見於後來出版的個人詩集和報章中。它們或抒寫作者哀生念亂的心情,或揭露日軍的暴行,或追懷不幸喪生的友人,或描述戰後仍然動蕩的局勢,以不同的聲音,發出那個時代華人社會集體的悲吟與控訴。